版权所有:山东招金膜天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12029012号-1    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33号

 网站地图:sitemap.xml

超滤膜的知识介绍

作者:
超滤膜
来源:
超滤膜
浏览量

超滤膜介绍

超滤膜是一种由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。从粒径或分子径的分离来看,它是纳滤与普通过滤(如砂过滤、纤维过滤等)之间的差距。结构与膜表面的相互作用特征根据孤立的颗粒大小,分子或胶体大小。

超滤膜

超滤膜分离特点

超滤分离过程能耗小,分离过程无化学反应,无相变;

2. 分离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的

3.分离过程由压力或浓度驱动,设备和工艺流程简单,没有大量旋转设备,易于操作、管理、维护和安全;

4、采用不同标准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,分离过程易于放大:

5.材料应用范围广,所有分离材料尺寸均在0.005~0.2微米内均可采用膜分离技术;

6、超滤的筛分孔径小,几乎没有完全可以去除土壤溶液中的细菌,微生物,热源,病毒,大分子物质有机物和胶体纳米颗粒;

7.有效分离取决于超滤膜的孔径大小和溶质粒子的大小和形状。溶液的化学性质(如 ph 值、电性)组分和膜表面结构、电性和化学性质(亲水性、疏水性) ;

8.整个过程在动态下进行,不形成滤饼;

9、配合絮凝剂,其出水的颗粒具有粒径分析可以通过控制在2um左右。

超滤膜过滤方式

超滤可分为静态过滤(终端过滤)和动态过滤(错误流量过滤)。在终端过滤中,所有截取的部分都沉积在膜表面,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厚的滤饼。在误流过滤过程中,进料流体平行于膜表面,微粒将利用这个机会在膜表面形成一个覆盖层。到那时,溢流流体将抑制覆盖层的厚度,从而稳定穿透流体。

超滤膜孔径及分布

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.01~0.08 μ m之间。 用孔径表示孔大小只是其中一种方法。 膜的孔径也可以通过超滤膜的分子量截止来表征。 超滤膜孔径的测定方法有泡点法、截留分子量法、氮吸附法、气体渗透法、电子显微镜等。 泡点法较简单,但一般认为用泡点法表征孔径更具代表性。 气泡点法的理论基础是毛细管现象,并将该原理应用于膜组件的完整性检测。 膜的孔径对分离效果有直接影响,膜的孔径越小,分离效果越好,并且污染物进入多孔载体层的可能性越小。 孔径越小,不可逆结垢的可能性越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