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渗滤液是一种严重污染的有毒有机废水,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。由于垃圾渗滤液成分的复杂性,根据处理目的不同,有些朋友会问,可以使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滤膜有微滤膜(MF)、超滤膜(UF)、纳滤膜(NF)和反渗透膜(RO)四种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。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一般采用MF和UF,其深度处理技术主要采用NF和RO。
1. 微滤(MF)
微滤(MF)是一种以压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。采用微滤膜作为反渗透膜的预处理工艺,通过微滤膜预处理后的水质得到改善,达到反渗透膜的要求,减少反渗透膜的污染,有效改善水质和整个膜系统的产水率。
2. 超滤(UF)
超滤(UF)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,以压力为驱动力。超滤可以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部分大分子物质、胶体和颗粒。在渗滤液处理方面,与微滤膜一样,通常也用作纳滤或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待处理渗滤液的性质和处理目的,选择合适的超滤膜和操作条件,避免能耗高、膜污染严重和滤液不稳定。
3. 纳滤(NF)
纳滤(NF)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膜分离技术。基于纳滤膜技术的特殊分离特性,可以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高效去除胶体、有机物、无机物、微生物等污染物。因此,在渗滤液处理中,一般采用纳滤作为深度处理工艺。
4. 反渗透 (RO)
反渗透(RO)是指与溶液自然渗透相反方向的渗透,即溶剂从高浓度溶液渗透到低浓度溶液的过程。反渗透膜能有效截留渗滤液中的有机物、金属盐、胶体颗粒和固体颗粒。许多实验和工业规模的研究表明,反渗透膜对垃圾渗滤液中的各种污染有90%以上的去除率。
一般来说,由于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、降解困难、水质变化大,常规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方法难以满足其处理要求,而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、操作方便、效率高等优点。并且在处理渗滤液方面节能,因此该技术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。但是同样的,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工作必不可少,也可以充分的保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。
本文关键词:膜分离技术,垃圾渗滤液 推荐阅读:MBR膜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