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滤膜跟微滤膜都是比较常见的水处理所需的膜,下面由招金膜天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:
超滤及微过滤是在材料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膜分离技术。 超滤和微滤都是利用多孔材料的阻隔能力,通过物理阻止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大小的杂质粒子。 在压力驱动下,溶液中的水、有机低分子、无机离子等尺寸较小的物质可以通过纤维壁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,溶液中的菌体、胶体、颗粒状物质、有机高分子等尺寸的物质无法透过纤维壁而被捕获,挥发溶液中不同的成分这个过程是常温操作,没有相态变化,不产生二次污染。
超滤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筛分机理,在压力驱动下捕获直径0.002-0.1m之间的粒子和杂质,去除胶体、蛋白质、微生物和高分子有机物。 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、工业废水处理、饮用水生产及高纯度水的制造等。 在供水处理中经常用作反渗透、离子交换的预处理。
微滤也利用微滤的筛分机理,阻止压力驱动下直径0.1-1m的粒子,如悬浮物、细菌、部分病毒及大小胶体,多用于给水预处理系统。
用于微滤膜膜是微孔膜,平均孔径为0.02-10,可以捕获直径0.05-10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0万的高分子物质,操作压差通常为0.01-0.2MPa . 原料液通过压力差,其中的水(溶剂)透过膜上的微细孔流向膜的低压侧,是透过液,被比膜孔大的微粒子捕获,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子和溶剂的分离。 微过滤过程捕获微粒的机理是筛分作用,决定膜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、孔的形状和大小
超滤膜一般为不对称膜,其制备方法类似于反渗透法。超滤膜的活性分离层有无数不规则的小孔,而且由于孔径大小不同,难以确定其孔径,也难以通过孔径判断分离能力,因此超滤膜的分离能力均由截留分子量表示。 能够截留90%物质的分子量定义为膜的截留分子量。 工业产品一般用分馏分子量法表征产品的分离能力,但用分馏分子量表征膜性能也不是完美的方法。 除分子大小外,分子的结构形状、刚性等也会影响分馏性能,因此表明分子量恒定、刚性分子易变形的分子比球形和侧链分子的分辨率大。 目前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砜、聚砜酰胺、聚丙烯氰、聚偏氟乙烯、醋酸纤维素等。
超滤膜与微滤膜如何选择?可以根据不用的水质,不同的出水要求,来进行设计方案的规划,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来电咨询,我们的销售热线:0535-8113296.